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助力乡村美育发展,7月2日——7月6日,在指导教师汤重、顾婷婷的带领下,诸侯快讯ok1122登录入口教师教育学院“银屏乡韵,向美而行”乡村美育推广实践团开展“一院一镇一品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、参观学习、爱心支教、趣味游园会等形式,深入挖掘乡村美育资源,探索美育普及新路径,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。
文化解码:烟火里的文化共鸣
7月2日上午,实践团一行首站来到三瓜公社进行实地调研。三瓜公社作为乡村振兴的典范,由南瓜村、冬瓜村、西瓜村三个特色村落组成,通过农旅、商旅、文旅结合,实现了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完美融合。成员们深入村落,与当地村民交流,了解乡村美育的现状和需求,探寻乡村美育与地方文化、经济发展的结合点。
当天下午,实践团来到银屏镇三胜村,开展乡村美育专项调研。成员们通过问卷调查、访谈等方式,深入了解村民对美育的认知、需求和期望。调研发现,乡村地区对美育有着迫切的需求,但受限于资源和师资,美育普及面临诸多挑战。实践团成员认真记录调研结果,为后续美育推广活动提供了精准的方向。
从远古人类的繁衍生息,到历史文人墨客的吟咏赞颂,巢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。7月3日,实践团前往巢湖博物馆,领略巢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博物馆内展示了巢湖地区的历史变迁、民俗风情和艺术成就,成员们在参观过程中,对巢湖地区的文化脉络和美育资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,每一处展览,每一件文物,都激励着实践团成员共同维护和丰富文化根脉。通过与馆内工作人员的交流,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巢湖市博物馆充分利用历史、科学、艺术等领域的资源,通过亲子游、研学等积极拓展美育形式和空间,成为大众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美育大课堂。
7月3日晚,实践团来到环巢湖文化展馆,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非遗文化展品,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依次参观了展馆五大篇章,深入了解环巢湖地区的文化传承和艺术瑰宝,感受巢湖千年文脉和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。通过参观,实践团成员感受到环巢湖区域的历史之美、文化之美、艺术之美,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审美能力。
美育赋能:乡村孩子与艺术撞个“满怀”
“老师,真的能在石头上画画吗?”在银屏镇三胜村的美育小课堂里,9岁的小刘同学拿着石头向队员们追问……这样的场景,是实践团的日常。7月4日——5日,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将美育课堂搬进乡村,精心打造了一场浸润美学、启迪心智的夏日成长营,涵盖非遗传承、红色文化、传统艺术与创意美术三大板块。巢湖民歌课堂上,队员们从音符开始讲起,引导孩子们打节奏、数节拍;卵石画课上,孩子们用画笔在石头上勾勒出丰富多彩的图案,一块块石头在色彩中焕发出新的生机;舞蹈课上,村里的小姑娘们追着学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打莲湘的优雅动作,裙摆飞扬间藏着对美的向往;剪纸课上,一把剪刀、一张红纸、一双巧手,孩子们在精剪细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,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美育的种子。
7月6日,实践团在银屏镇举办了“拾趣非遗”艺术游园会,活动共设置了七个子活动,分为德育区、智育区、体育区和美育。在德育区,孩子们在“巧手百捶坊”亲手制作养生锤,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;在智育区,“古韵拓春秋”和“灯谜解心斋”吸引了众多孩子参与,他们拓印古老纹样,破解趣味灯谜,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锻炼思维;体育区的“飞羽贯壶亭”和“毽舞风云擂”热闹非凡,孩子们体验古人投壶的雅趣,或是加入踢毽子的欢乐比拼,现场欢声笑语不断;美育区的“流萤点扇阁”和“抟土幻形馆”则是艺术爱好者的天堂,孩子们亲手绘制漆扇,捏制泥人,让普通的材料在巧手下变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。游园会现场气氛热烈,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美育的乐趣,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。
此次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实践团成员以艺为犁,用专业点亮乡村,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用艺术服务乡村、赋能成长的使命担当。下一步,实践团将继续深耕乡村沃土,不断探索艺术服务社会、美育赋能乡村的新路径、新模式,共同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青年才智和力量。(文/张海、汤重 图/张雨超初审/左劲中终审/胡传双)